English

“严母慈父”新观

2000-10-01 来源:生活时报 邓毅富 我有话说

你如果做一个调查,问小孩子:“你是怕爸爸还是怕妈妈啊?”相信回答怕妈妈的绝对不会比怕爸爸的少,与昔日惧怕威严的父亲相比,现在孩子眼里的爸爸越来越和蔼可亲了。于是就引出了现在人们常说的“严母慈父”的现象,相比之下,严母与慈父都是越来越多了。

是好是坏?

长期以来的父权社会男尊女卑使孩子眼里的父亲严厉可怕,难以亲近。世代相传,男人在家庭中往往是唱黑脸的,也就是说,父亲往往是子女的终审法官也是执法者。表现在日常生活中,男人也总是板着脸孔,动辄训人,更不遑善解风情啦。

所以慈父现象的出现应该是对不良传统的反叛,其结果当然是有利于塑造一代新好男人,好处在于能够和平友善地待人接物,对孩子更是亦父亦友。

相伴而生的是严母——这当然是相对而言,因为在一个家庭中,还是有意无意都会有权威的存在,有对孩子的惩罚存在,所以当父亲“软”下来时,母亲就变得“硬”起来了。加上小孩子天生对母亲有一种依赖感,比较之下更凸现出母亲的权威。这也是很多小孩子现在怕妈妈的缘故。

有没有事实证明孩子怕母亲比怕父亲更有利于成长呢?如果有,就证明严母慈父是一种育儿制度的进步。可惜至今这方面的调查研究仍不足够作出一个基本评估。而另一方面有学者则对严母慈父现象提出质疑——比如长期从事优生优育研究的资深媒体工作者雷女士便指出:这种现象不利于男孩子培养男性的魄力,女孩子认知男性的阳刚与理性的本色;无论男孩子还是女孩子都无法深刻地体验女性(母亲)的温柔与体贴。从而对于他们的成长形成种种性别的障碍。雷女士提出了让男人更像男人,让女人更像女人的观点,它似乎有悖于现代社会中性别模糊化中性角色泛滥的现状,是一种复古的保守主义观点,但更贴近人类性别的基本特征与认知习惯。

在这种鲜明的性别角色的构成下,男女交往是否更有魅力呢?雷女士坚持这种看法。所以她认为“严母慈父”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现象,但同时为人父母也要适当调节好对孩子的教育方式。如果父亲一味着软绵绵,那么孩子就无法坚强起来;如果母亲总是苛刻无度,那么孩子就缺乏爱心的哺育。正确的做法是:无论父母都要有的放矢,多些理性,该宽松时就宽松,该严格时就严格,宽严得体有度,才能培养出能屈能伸进退大方动静皆宜既刚且柔的孩子。相比之下,还是父亲要严多一点,母亲慈多一点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